{SiteName}
首页
丹东简介
丹东地点
丹东市场
丹东要闻
丹东发展
丹东天气
丹东旅游
丹东信息

乡村振兴五载耕耘,涅槃重生记

一、前言

岩石以隆起为奋斗,所以成就高山之巍峨,江河以奔流为奋斗,所以成就大海之壮阔。于家台村五载耕耘,以新时代乡村振兴的使命担当为奋斗,所以成就从软弱涣散到全国文明的不朽蜕变。五年来,全村秉承团结实干的新时代于服家台精神,用一年的时间,摘掉了“软弱涣散村”的帽子;用两年的时间,摘掉了“空壳村”的帽子;用三年的时间,摘掉了“负债村”的帽子;用四年的时间,打造了一个无坚不摧的战斗堡垒,锻造了一支无往不胜的先锋队伍;用五年时间,打造了一张沈阳基层党建的品牌,扛起了全国文明村的招牌。五年来,以村党支部书记佟亮为核心的村两委班子“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在最艰难的日子里筚路蓝缕,迎山开路,遇水架桥,推平全村债务,整治村屯环境,壮大村集体经济,为全村百姓谋幸福,为村庄建设谋复兴。

恰逢其时在乡村振兴的鸿潮中,于家台村把握住了历史机遇,五年的涅槃重生赖于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鼓舞,赖于各项惠农政策的出台落地,赖于上下一心的团结奋斗。“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于家台村的奋斗故事还将继续谱写,凝结为团结实干的新时代于家台精神还将代代相承。

二、-工作回顾

(一)产业振兴,产业兴旺是根本,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保障,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繁荣的基础,只有做大做强产业,才能保持乡村经济发展的旺盛活力,为乡村振兴提供不竭动力。

棚菜产业是具有强劲生命力的朝阳产业,于家台村棚菜产业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实践,百姓收入有了明显提高。随着城市“菜篮子”需求的提高,我们的产业发展前景越发光明。-年,全村累计开发亩设施暖棚,形成了量上的优势。通过“一村一品”专业村建设,为于家台村确定棚菜产业为发展主导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政策的支持带动资金的注入,大大提高了从业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积极开展技术创新,通过与农业高校和科研单位合作,将科研成果落地,大力提升生产技术,极大促进产业发展向专业化转型。不断引进高端、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品种,引领菜农走出一条特色产业之路,不断培养农民向土地要收益的能力,不断拓宽于家台村产业发展的空间。于台印象有机庄园的建设就是一个大胆的尝试。年,于家台村获得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新打抗旱机井81眼,水泥衬砌米,水泥道路米,砂石路米,植树株。创全市农村农田路硬化率新高,极大改变了农业生产环境,“下地脚不沾泥”成为了现实,受益于全村百姓几代人。该项目的落成促进了旱改水亩,优化了种植结构。

为壮大村集体经济,打造创业平台,引领百姓共同致富,年党支部带领全村82名青年创办于台印象公司。公司的成立,吸引优秀青年回流,为我村产业振兴提供了强大人才保障、资金保障、智力保障、市场保障。公司业务范围广泛,健康运营,阳光操作,三年公司累计利润突破百万元。年,辽中新供销公司落户于家台,壮大村集体经济再添新利器。新供销运营中心正在施工建设中,旗下项目丰富,市场前景可期,必将成为村集体经济腾飞的新引擎。大力发展电商产业,推进电商平台建设,为培养电商人才,为促进电商平台建设提供契机,依托淘宝、拼多多、快手等传统电商平台广泛开展农产品上行和通过于台印象及新供销广泛开展轻工业品和农资下行。通过与网红合作的方式,带动我村青年人试水电商。-年,全村累计收回、平整河滩地亩,创收元。累计收回开荒地、开荒鱼池70.9亩,创收元。推进三资清理工作,累计清收历史陈欠(欠款、承包款)元,年1月-年6月末,村集体账户累计收入:.08元,累计支出:.11元,余额:.97元。截止到年12月6日,账户余额:.92元。村集体资源实现了收益最大化。公平和正义得到最大限度的彰显。目前,于家台村正在全力推进全村宅基地复垦、建设于家台城市综合体项目,开拓出一条于家台创新致富之路。

(二)生态振兴是支撑。强化资源保护与节约利用,推进农业清洁生产,集中治理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持续改进人居环境。于家台村一手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一手充分争取和利用国家的惠农惠民政策。用好每一笔资金,做好每一个项目,实现全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年,新一届于家台村两委面对的是满目疮痍、路旁垃圾成山、养殖户门前污水成河的状况。整洁干净的村屯环境是全村百姓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环境好、心情才会好;心情好、身体才会好。在当时没有任何积累的前提下,新任村干部们率先开展的就是整治村屯环境工作。村干部带头干,不要工资、不计报酬。发动党员、积极分子、街长、群众一起参加义务劳动,经过两年的持续努力,环境好了、美了、百姓的心气也顺了。年,于家台村在全区率先实现了常态化保洁,5名保洁员各尽其责,他们每天奔波于大街小巷,俨然成为了我们的“村庄美容师”。年,争取镇党委、政府10万元资金支持,修建幸福路边石延米,在乌杨公路和幸福路建设两座标志性建筑---牌楼,安装交通信号灯,建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阵地,全面提升进村主路口的整体形象。年几经周折,我们到主管部门跑项目,用诚意争取到1.3公里柏油漆路和盏路灯,两条南北路就此硬化,幸福路南北棚区所有道路全部亮化。年,古家子村西主排水沟等全村所有的沟渠累计米,全部实施大规模彻底性清淤,极大排除了内涝安全隐患。同年,利用清淤的机会,将村西大垃圾坑填平,并争取到文体局的项目,改造成了一个平方米文化广场,于家台村第二广场就此诞生。将晶晶果园北侧的坑洼地带改造成绿地,成为了一道景观。用区残联专项资金3万元和我们积攒的党建经费3万元,建设多功能厅一座,从此于家台村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功能完善的、高标准的主会场。年,争取组织部10万元党建经费,整体改造、粉刷并美化幸福路沿线院墙延米,邀请沈阳鲁美学院学生义务画墙画平方米。同年,于台印象公司投资10万元,沈阳市总工会投资15万元,共同改造升级中心广场,使之成为辽中地区为数不多的高水平文化广场之一。同年,将南大坑北岸的空地改造成占地平方米休闲小广场,改变了原有垃圾成山、臭气熏天的旧貌,百姓再多一处休闲娱乐、乘凉健身之地。村集体投资6万元,按照沈阳市委组织部领航示范村的标准和要求,整体装修了村部,旧貌换新颜。更加突出了服务的功能性。同年,自筹资金,建设古家子群众文化广场一座,告别了古家子没有广场的历史。同年,用建筑残土修建吴家坟内的米道林间路,方便了百姓祭扫。同年,启动红色教育基地项目的建设,在没有花村集体一分钱的前提下,我们先后通过组织部、区纪委、各个企业等部门筹措资金15万,顺利建起辽中首家基层党建阵地。年,于家台村成功入选沈阳市首批美丽乡村示范村。座卫生厕所解决了全村大棚户和村内破旧厕所改造需求;1.2公里油漆路,将学校西侧胡同、村北环路、古家子西北环路、梁玉-佑福路胡同全部硬化,村内道路硬化率达到%,株珍贵品种树木装点了米幸福路沿线两侧;80盏路灯,使得全村的主要道路全部亮了起来。年,率先推进垃圾减量分类工作,垃圾箱全部撤离,引导百姓以户为单位,消化日产垃圾,达到减量60%以上的目标。同年,收回柳家地沙坑周边的全部开荒地并建设了规范的垃圾存放及周转场,建设看护房、设置专人管理,彻底解决了我村大棚生产垃圾无处堆放的难题。村西环保屋设置围挡,建设车棚,进行修缮,村集体资产得到有效管理。同年,梁玉-佑福路区间建设暗排米,彻底解决了村南排水难的问题。自来水站实施了大规模检修维护,更换锰砂,清洗水池,全面提升供水质量,确保百姓饮水安全。年,村集体投资20余万元,3米鱼池作业路全部硬化。佑福路1.03公里进行了有效维护,预计明年秋季前修建水泥路,完成幸福路、佑福路、祈福路三条进村路全部硬化。在没有动用原始积累的前提下,筹资60万修建了村部二楼,建设硬件一流的多功能会议室。全面提升了我村的基础设施水平和承接大型会议的能力。会议室的落成和投入使用将成为于家台村村集体今后创收的主要渠道之一。发展会务经济也将是未来我村培育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文化振兴是基础。文化振兴,重点是乡风文明。传承发展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培育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建设邻里守望、诚信重礼、勤俭节约的文明乡风。过去的五年,于家台村一直致力于文化事业的全面发展,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文化体育活动。群众积极参与,既陶冶情操又健身益智,既增强文化氛围又提升百姓的参与热情,既提高全民素质又彰显了支部的凝聚力。

年发布了于家台精神:团结实干;村树:梧桐树和柳树;村花:向日葵;吉祥物:番茄小王子。通过新时期于家台精神的大力传承和弘扬,全面提升了百姓的自信和精神面貌。全村街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价值观命名,凸显于家台村整体文化氛围。连续五年举办大型七一文艺活动、连续举办四届篮球联赛、一届体育文化节以及其他文化活动累计10余场,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贯穿全年。我们通过“最可爱的于家台人”、“最美于家台园丁”、“最美庭院”、“最美家庭”、“最美于家台人”、“优秀共产党员”、“最美企业”等荣誉称号的评选,80岁老人生日红包,奖学金,入伍参军嘉奖红包的设立等极大的彰显了于家台五年“德治”的丰硕成果。每当村民去世,党支部、村委会都会送去特制花圈悼念,第一时间送去组织的人文关怀。于家台野衡乡村振兴爱心基金的成立,全面提升社会资本向我村倾斜的力度。通过授予董衡、周明辛、“花姐”等社会知名人士“于家台荣誉村民”称号,夯实了于家台乡村振兴的人才厚度,“众人拾柴火焰高”的优势得以凸显。群众文化事业欣欣向荣,四个广场的先后落成,创造全区村级广场数量最多的记录。群众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民乐队、秧歌、广场舞、篮球等成为了我村的群众文化建设的品牌。年下半年,腰鼓队的成立将成为我村群众文化建设的又一新亮点。

(四)人才振兴是保障。如何保障足够的人力资源来发展乡村,人才振兴则是关键。其他方面的振兴归根到底都是要靠人才这个基石。没有牢靠的人才基石和不断持续注入新动力,乡村振兴将难以实现。“筑巢引凤,引凤还巢”对于家台村而言,就是想方设法留住年轻人,留住乡贤,召回走出去的致富能手荣归故里。

五年中,通过于台印象公司的牵动,网罗了村里的有志青年、优秀青年、行业精英共同创业,带动致富,集中优秀资源谋大事、成大事。在组织建设中,村支部发展积极分子和培养新党员,向优秀人才做出了很大倾斜,一些村里的行业精英和先进典型、致富能人陆续被培养并吸收到党的队伍中来。支部大力支持、鼓励孩子努力学习,加强文化水平修养,通过奖学金的设立触动孩子们的学习热情。通过暑期学生义务托管班的开办,激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家长会的举行,引导家长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读书观。通过“于家台荣誉村民”的授予,吸引更多的仁人志士助力我村的乡村振兴。荣誉村民董衡先生亲自发起的于家台野衡乡村振兴爱心基金,沈阳新供销总经理周明辛先生帮助于家台村设立的辽中新供销,都极大推动了我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步。

(五)组织振兴是依托。组织振兴,重点是治理有效。建立健全由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的现代乡村治理体系,推动组织振兴,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让“党旗”飘起来。

落实主体责任,齐心协力抓党建。作为村党建第一责任人,村支部书记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党委制定的目标要求,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镇党委决议、决策和部署,根据全镇党建工作总体安排,结合我村实际,着重把抓好党建工作落到实处,做到重要情况亲自掌握,重点工作亲自落实,不断健全党建工作例会,专题研究会,组织生活会,党员设岗定责,党员干部履职承诺制等系列制度,把党建工作任务落实到每个班子成员身上,切实做到事事有人抓,人人有责任,件件有着落。

夯实组织基础,完善机制抓党建。一是建立健全以党建促发展工作运行机制。完善两委会的议事和决策机制,形成村两委“合心、合力、合拍”的良好氛围。二是加强支部班子建设。三是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村级重大事项、重大决策、大额资金支出都严格按照“四议一审两公开”工作方法实施。

践行“两学一做”,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突出实效抓党建。年支部通过座谈会、党员大会等方式组织全体党员和群众集中学习党章、中央八项规定、十九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集中开展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做到边学边改、边整边改。全年召开各种会议80余次,全年累计发动党员、积极分子、团员、街长、群众义务劳动累计余人次,接待各级领导调研活动近40批次,接待社会各界人事参观、交流00余人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最生动的践行就是年全村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整个疫情防控期间,党支部统一部署、统一动员,全村百姓自告奋勇,主动请缨。多人志愿者组成了一张庞大而坚固的防护网,志愿者们入户排查、设卡值班、全天候无缝隙巡逻守望,吃住在卡点,确保了一方平安。疫情防控期间,发生了很多感动的瞬间,村医韦东升同志每天坚持卡点消杀,指导防疫开展,为值班人员测量体温;木耳岗村民马英伟积极参加我村义务值班,传递了跨越行政区域的爱心。党支部发起了百人献血活动,献血量达ml。疫情期间,收到来自我村和外村在村兴业的新于家台人爱心捐款8.5余万元,消毒水、方便面、饮料等物资1.5万余元。疫情期间,李大勇几次为村集体捐赠口罩、消毒液、手套等防疫物资累计近元。于家台村疫情的有效防控充分体现了党支部的号召力和凝聚力,体现了于家台人的精诚团结和战无不胜的信念。

多措并举,开创基层党建新局面。党支部相继与区总工会、中国农业银行辽中支行、中国人保辽中分公司、中国建设银行辽中支行、沈阳特教学校、中国移动辽中公司、辽中信合、沈阳医院等建立党建共建关系。-年,我代表省市区委组织部先后到丹东大梨树、浙江湖州、北京、河北承德、大连旅顺、沈阳等地区参加多次经验交流,为辽中争得荣誉。年11月27日,沈阳市首家村级党校分校正式揭牌成立,将打通基层党员教育末梢神经,全面提升基层党员理论水平,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力保障。

细化网格,社会综合治理再上新台阶。依托“书记包村,村干部包片,党员、街长包街、村民代表包户”,三位一体模式细化、优化网格管理。逐步积累于家台乡村治理新模式,在治理体系建设中,发挥了治理能力的优势。在今年疫情防控最初期,率先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ndongzx.com/ddtq/139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