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丹东简介
丹东地点
丹东市场
丹东要闻
丹东发展
丹东天气
丹东旅游
丹东信息

节后上班第一天,丹东市擂响了新一轮振兴的

过去,东北地区有一个传统叫“耍正月,闹二月,哩哩啦啦到三月”。一晃儿,一个季度就过去了。

2月3日,节后上班第一天,丹东市年“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年”动员大会召开,擂响了新一轮振兴的战鼓,同时释放出了强烈的政策信号——

招商引资一刻不让,项目建设分秒必争!

这个会可不一般!市委、市政府在会上郑重强调:谁破坏营商环境,就砸谁的饭碗!

市委书记在会上说了什么?

“市委、市政府在节后上班第一天就召开这次会议,目的就是向大家传递一个强烈信号:抢抓机遇,振兴发展,一刻不让;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分秒必争!”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兴伟在会上强调:项目是落实“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的当务之急,是落实新理念、新思路、新战略的重要途径,是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载体。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四个着力”要求,实施“六大战略”,必须通过实打实的项目,使之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全市上下要牢固树立项目是“第一生命线”的理念,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责任感、紧迫感,招项目、引项目、上项目、落项目,让项目成为全市上下的共同目标、共同责任、共同追求。

怎么招项目?

针对“怎么招项目”的问题,刘兴伟强调,一要解决好比较优势的问题。首要的是把自己的家底搞清楚,把比较优势打造成招商优势。

二要解决好项目包装问题。要根据我市的产业基础、企业基础、现实基础,有针对性地进行项目谋划,做足“存量”文章。立足丹东长远发展谋划一批重大项目、基础设施项目,通过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努力,坚持不懈地向前推进。

三要解决好政策兑现问题。坚决不出兑现不了的政策,凡是政府依法作出的书面承诺,必须按期兑现。

四要解决好大水漫灌式招商问题。要盯住企业,重点实施点对点招商,突出针对性,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专业政策熟、业务水平精、人员能力专的特点和优势。要着眼于发展实体经济,盯住我市现有“小巨人企业”群体,放大其优势,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丰厚度,推动企业彼此关联、抱团发展,更好地把企业做活、做大、做精,打造出更多吸引投资、吸引技术、吸引人才的“招商点”。

怎么落项目?

关于“怎么落项目”的问题,刘兴伟强调,要全面落实《辽宁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省政府提出的“八个凡是”要求,打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着力解决管得过多过细以及职能越位、缺位、不到位等问题,为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审批环境。对项目建设中的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问题,要及时发现、尽早处置。

要打造平等规范的市场环境。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要带头遵守市场规则,维护诚信和公平,努力在同规则、同待遇、降门槛上下功夫,积极破除阻碍民营企业、外来企业进入本地市场的门槛和壁垒。

要打造完备优质的要素环境,优化政策,优化空间,完善建设要素及人才、技术、创新环境,最大限度优化企业未来发展空间。

要打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进一步健全营商环境法制体系,深化法治丹东建设,建立规范文明执法体系,全面推开“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改革。

撸起袖子加油干!

刘兴伟强调,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是年全市性的工作,也是各级干部的职责所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是帮企业、抓招商、推项目的责任主体,要切实负起责任,撸起袖子加油干,做到领导干部带头干、强化调度督促干、转变作风务实干。大力弘扬实干作风,教育引导干部树立“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须有我”的担当,多谋打基础、利长远之事,多做务实效、促发展之举。强化考核认定,坚决防止出现弄虚作假、浮夸虚报的情况。要在全市迅速掀起“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年”工作的新热潮,有力促进丹东新一轮全面振兴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振兴之路没有局外人,不须扬鞭自奋蹄。可预见的是,新的一年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生动实践,将以项目建设的大投入带动全市经济社会的大发展,推动丹东在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年、奋力追赶全国发展平均水平的攻坚之年,打赢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关键词——年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目标

1.引进国内实体经济合作项目到位资金亿元,其中省外项目到位资金亿元。

2.外商直接投资3.52亿美元,新设立外资企业40户,新洽谈推进外资项目55个;外贸出口占全省外贸出口总额的5.1%,外贸进口占全省外贸进口总额的3.3%;三季度完成军贸企业注册工作。

3.重点工业园区新入驻企业40户,新投产企业36户,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亿元。

4.固定资产投资亿元,确保增长12%以上。重点抓好投资额万元以上开复工项目,确保开复工项目数量和完成投资额比去年有较大增长。着力推进亿元以上重点项目个,其中实现新开工项目46个,复工项目36个,前期推进项目18个。

5.市直27个部门承担招商引资指标任务,实际到位资金总额13.5亿元。

关键词——主导产业

围绕“以港兴市”战略,加快推进港区建设,重点发展船舶修造、大豆深加工、木材加工、冷链物流等临港产业集群。

围绕“生态立市”战略,大力发展绿色制造业、节能环保产业、有机生态农业等绿色产业,积极运用PPP模式,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老旧小区综合治理项目。

围绕“创新驱动”战略,坚持“引资”与“引智”相结合,精心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群体,深化产学研合作,提升中小企业研发创新能力;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支持企业创新。

围绕“开放兴边”战略,积极推进丹东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综合保税区、国门湾互市贸易区、国家边境旅游试验区、国家跨境旅游合作区五大平台建设,实现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协同联动,内源型经济与外向型经济协调发展。

围绕“全域旅游”战略,加快抗美援朝红色旅游文化传承基地、蒲石河森林公园、爱河生态公园等一批重点项目进度,发展生态旅游、工业旅游、养生养老旅游、文化体育旅游等“旅游+”新业态,积极构建大旅游格局。

围绕“优化提升”战略,稳步发展汽车及零部件、仪器仪表、增压器等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壮大满族医药、防护纺织制品、农产品精深加工等特色产业集群。从空间布局、产业布局、资源配置、地区差异的优化入手,推动三大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关键词——工作机制

成立丹东市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组织、协调全市的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

1.市级领导包扶机制。深入开展市四大班子领导包扶推进重大项目、市直部门参加包扶工作。

2.统筹协调机制。设立“市长协调项目工作日”,市长每两周召集相关成员单位召开一次项目工作协调会议,遇有重、急、难问题随时召开协调会。

3.考核评价机制。

4.项目审批机制。通过实行“项目帮办”、“限时办结”、“投诉受理”和“责任追究”等制度,优化审批流程、全程监控、缩短时限、提高效率和提升服务。建立重点招商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实施“一对一”跟踪服务,载体地区安排专人全程陪同企业办理审批事项。

5.通报督导机制。每月通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情况,每季度向社会公布进展情况。确定4月份为全市项目开工月,8月份举办重点项目现场拉练观摩会。

关键词——政策配套

优化投资环境。认真落实《辽宁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严格执行省政府“八个凡是”要求,着手制定出台我市进一步提升营商环境的意见。深化“放管服”改革,理顺管理体制,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实行企业投资项目管理负面清单制度。

出台优惠政策。根据中央、省文件精神,在法定权限范围内,从税收、土地、租金等方面的优惠,外贸、技术创新、人才引进等方面的奖励入手,研究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凸显投资“洼地效应”,打开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新大门”。同时,坚持“招强引大”与“扶强做大”相结合,不断加大对本土龙头企业和“小巨人”企业的扶持力度。

完善奖惩办法。市委、市政府对全面完成工作目标责任状的予以奖励;对未完成目标任务的予以通报批评,取消其年度评优资格,对其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

记者丛晓明

摄影/海东

编辑:王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ndongzx.com/ddxx/141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