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辽宁日报》分别在头版和三版以《丹东以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奏响乡村振兴奋进曲——丹东市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纪实》为题,聚焦丹东在农村大力开展党支部规范化建设质量提升行动,积极探索推广“党支部+”发展模式,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领农民增收致富。
精彩文章分享:
奏响乡村振兴奋进曲——丹东市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纪实
南荒沟村村民喜摘丰收果。
七彩田园是大梨树村二次创业的丰硕成果,如今成为游客赏玩的好去处。
选派干部走进大棚指导村民增收致富。
核心提示
按照“好书记、好班子、好队伍,经济发展过硬、乡村治理过硬”的硬杠杠标准,丹东在农村领域大力开展党支部规范化建设质量提升行动。同时,始终坚持党建工作为中心服务,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积极探索推广村级集体经济“党支部+”发展模式,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领农民增收致富。
三年来,全市农村基层党组织和村领导班子更加坚强有力,乡村各项事业蒸蒸日上。目前,全市个村有了经营收益,个村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增收1.97亿元,个贫困村、人实现脱贫“摘帽”。
固本强基提升基层组织战斗力
乡村振兴已成时代共识,但面对老问题积存已久、新问题不断出现,乡村振兴如何着手?
“只有建成坚强的党支部,才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宽甸满族自治县古楼子乡南荒沟村党支部书记杜元东由衷地说。在南荒沟村村委会记者看到,毛丰美的画像挂在楼梯最显眼处。杜元东告诉记者,毛丰美是农村党员干部埋头苦干、履职尽责的榜样,“干”字精神激励着大家干事创业的热情。
这几年,南荒沟村把基层组织建设放在首位,对照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标准,村党支部从完善制度、开展活动入手,制定党员学习计划,定期组织党员开展学习;制作党员学习园地,激发党员学习兴趣、提高党员党性修养;以党员为主体成立脱贫攻坚、环境卫生整治、文化体育活动、精神文明建设等多支党员志愿服务队伍,经常性地开展义工活动。
与此同时,村“两委”把工作重心放在改善民生上。几年来,村党支部采取向上争取一点、村里拿出一点的办法,办成了一批深受群众欢迎的好事实事。铺路、修坝、建桥、打井……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
为了带动村民发展产业,广大党员带头发展特色产业。目前,全村户群众,基本实现了户户有产业。板栗、燕红桃、寒富苹果、大榛子等干鲜果产业达公顷。“现在村里的事儿,村民都积极响应,平时有个大事小情也都找我们,党支部真正成了群众的主心骨。”以党建为引领,南荒沟村的各项工作理顺了,班子威信树立起来,南荒沟再也不“荒”了。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了2万多元。
抓党建是固本强基、富民强村的关键之举。近年来,丹东市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要求,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每个农村党支部、每名农村党员,制定出台了《丹东市村党支部工作细则》。细则从村党支部的设置、党支部和党支部书记的基本职责、党支部的基本工作制度、建立健全党支部工作档案、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和发展、充分发挥党支部和党员作用及保障措施等7个方面对如何做好村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目前,全市已建立市级示范点40个,通过以点带面,真正发挥了村党支部从严从实教育管理党员、团结凝聚群众的主体作用,推动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着眼于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丹东市探索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有效途径,在全市推行了以村干部动议、村“两委”合议、乡镇党委政府审核、党员大会复议、村民代表或村民大会决议、决策过程和结果公开为主要内容的村级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四议一审两公开”制度。工作开展以来,全市农村共通过涉及集体资产处置、筹资筹劳方案、兴办公益事业、大额集体资金使用、土地征用等事项件,群众满意率达99.8%,切实保障了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以人为本夯实发展有后劲
乡村振兴,队伍是保障。农村带头人队伍后继乏人已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突出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丹东市以建设一批大梨树式好村庄和培育一批毛丰美式好干部“两个一批”活动为抓手,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优化农村党组织设置,通过农村党支部带头、党员带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发展农村特色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丹东积极推动村党组织带头人整体优化提升,制定出台《关于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和把关作用加强村“两委”干部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通过建立健全选拔培养机制、完善日常监督管理体系、建立健全教育培训机制、逐步提高激励保障水平等措施,切实抓好村干部队伍建设。加大培训力度,将村“两委”成员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干部培训总体规划。今年以来,依托毛丰美干部学校对全市名村党组织书记进行全覆盖培训,举办驻乡村干部示范培训班和年轻村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班,并组织驻乡村干部赴省内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较好的县(市)区进行学习考察。
为进一步激发农民党员创先争优热情,丹东市在“设岗定责”和“公开承诺”活动的基础上,按照“抓落实、全覆盖、求实效、受欢迎”的要求,在广大农村实行农民党员星级管理。农民党员星级管理设置十星级,包括学习星、履责星、守法星、服务星、和谐星等,通过民主评星、组织议星、会议定星、公示亮星、党委审星、动态管星等8个步骤,对农民党员进行量化考核,实施动态管理。几年来,全市共评出十星级党员人,人被选树为先进典型,41人受到市级以上表彰。农民党员星级管理,实现了农村无职务党员全员参与创先争优全覆盖,增强了农民党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建立起农民党员创先争优长效机制。
通过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开展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在农村领域着重规范“4个名册、5本台账、8项制度”,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认真开展党日活动。年来,全市累计整顿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有95%的村党组织达到三星级以上标准,有29个村党组织被评为“五星级党支部”,5个村被评为“大梨树式好村庄”,9名村干部被评为“毛丰美式好干部”。通过“三向培养”,把名致富带头人纳入村干部后备人才库;集中选派62名有专长的干部到有相应需求的乡村工作,实现了乡镇和村全覆盖。
党建引领多元服务显活力
丹东市明确以党建统领全局,努力构建党建与发展统筹推进的“党支部+”模式,推动党建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党建活力转化为发展活力、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今年月,丹东市委专门抽调力量,对东港市小甸子镇小甸子村等6个典型村进行调研,归纳出“党支部+旅游”“党支部+合作社”等5种具体模式,为各村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供了思路。
南荒沟村依托“党支部+项目”模式,由村“两委”牵头,在邻近的大蒲石河村流转土地建成栋温室大棚,又建成平方米冷库对外出租,村级集体收入达到0多万元。
截至目前,全市个行政村均已确认了至少一种“党支部+”发展模式,其中有个村由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72个,建立产业基地65个,成立村办企业22个,累计带动增收1.97亿元。集体收入超过万元的村达到1个,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
为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办事难的问题,丹东让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服务群众中创先进、争优秀,进一步密切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早在年,丹东就在全市农村基层广泛开展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工作,形成了县(市)行政审批中心、乡镇为民服务中心、行政村为民服务站三级服务网络。在服务内容上,涉及乡镇层面92类、项,涉及村级层面7类、项,涵盖了行政管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优化发展环境等内容,进一步拓宽了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的渠道。几年来,为农村解决实事、好事2万余件,形成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难事不出县”的为民服务新格局。
学以致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今年9月以来,丹东市委以主题教育为契机,同步开展“守初心、解难题、办实事”专项行动,各涉农部门以及县、乡、村三级党组织围绕大梨树式好村庄6条建设标准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持续发力,推动了一批实事好事落实落地。
“抓住群众关心